网站首页 | 人文摄影 | 景点风光 | 摄影师 | 新闻辑集 | 摄影教程 | 关于我们 | 摄影线路 | 摄影佳作 | 摄影花絮 | 行摄笔记

我与文坛新秀王国红

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倪永宏发布时间:2019年02月27日 浏览:打印本文

       中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中的黄金季节,也是人生观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。中学生易于接受各方面的知识,尤其易于接受文学艺术的感染。文学是认识美、创造美和缔造人的心灵美的学问。它对人的道德品质、思想感情和心灵静化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异常深刻的影响。《语文报》原主编李文锦先生在给心印文学社团的题词中指出:“组织中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的活动,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。她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语文能力和文学创作的能力,也可以让新一代更多地接触社会实际,更多地思考人生,思考未来……”
        为了丰富校园第二课堂,陶冶情操,美化心灵,提高道德修养和写作水平,我于1983年9月创办了徽州地区第一个中学生文学社——心印文学社。由于该社师生戮力同心,工作扎实,取得显著成绩。《写作导报》、《中学生知识报》、《中学生作文指导》、《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》等相继发表学生习作数百篇,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心印文学社受到温新阶、刘云山、田家骅、魏书生等专家学者好评并寄赠题词。《语文周刊》(高中版)总第1期头版编发心印文学社“刊发语”,第2期对心印文学社作了全面介绍;河北省文联主办的《未来作家》创刊号封3对心印文学社作了详细介绍(1至3期均刊发学生习作);《语文报》总433期为心印文学社发了专版,并以“心心相印多知音”为题,对心印文学社作了介绍。心印文学社像磁铁般吸引着湖南、四川、浙江等省的学生,他们纷纷来信要求加入心印文学社,并请求指导教师为其辅导习作。江西婺源的王国红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相识的。
       我与王国红同志可谓相交相知十余年至今尚未谋面的文友。当我奉读他日前寄来的信函及部分发表作品时,我为他取得的成就欣喜万分。王国红同志今天之所以成为《中国青年报》等多家报刊通讯员、特约撰稿人、特约记者,发表数百篇文学、新闻作品且屡屡获奖的文坛新人,这是与他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分不开的。郑板桥诗云: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杆为扶持。”我只不过在他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之时给他许指点与鼓励。当他第一次给我寄来3篇著作嘱我修改,我将其中一篇《弃婴》推荐给了《初中生必读》。不久王国红同志的这篇处女作发表了。我想,帮助他将习作变为铅字,这应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吧!中学时代是人生的一生中最富有诗情画意、最值得留恋的阶段。许多人往往在中学时代就埋下了事业的第一块基石,确定了一生的追求目标。我想,王国红同志今天坦然走进文学圣殿,处女作《弃婴》的发表,对他的成长不无影响。
       据《东坡志林》记载,孙觉曾问欧阳修怎样才能写好文章,欧阳修回答:“无它术,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;世人患作文字少,又懒读书,每一篇出,即求过人,如此少有至者。疵病不必待人指摘,多作自能见之。”欧阳修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要写好文章没有其他办法,只要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,自然就会写好;世人的弊病在于:写作太少,又懒于读书,每写出一篇,就想超过别人,像这样很少有人达到目的。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,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。这便是写作的秘诀。
        我告诉他,要写好文章,最主要的应做到三点:要有真挚的感情,要有丰富的材料,还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本功。第一点是就一个人的文德而言,即所谓“未作文先做人”。第二点至关重要,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王国红同志从善如流,从那时开始便发愤读书。于是读鲁迅,读高尔基,读托尔斯太;金庸、梁羽生笔下的刀光剑影的江湖为他所向往;琼瑶、岑凯伦笔端纯真的情愫为他所陶醉。钻之弥坚,爱之愈深,甚至到了书人合一的境地,“时常躲在小屋里与书中的许许多多陌生而熟悉的人交谈。时而为某人的遭遇悲伤难过;时而为某人的行为义愤填膺;时而又为某人历经坎坷后取得胜利而欢呼……”(王国红撰写的《成功总是攥在自己手里》,载《零的突破》一书,农村读物出版社)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国红像辛勤的蜜蜂吮吸着百花的蕊汁,终于酿造出芬芳甘甜的蜜。
       王国红同志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热血青年,我们只要看看他已经发表的文学作品的标题(诸如《弃婴》、《一条硬汉》、《父亲的偻背》、《爱在真诚中延续……》、《走过抗争病魔的日子》、《无脚铁匠的苦难传奇》等等),就可以看到他那颗赤子之心。纵观中外文坛,越是有作为的作家,越是同人民同祖国有着血肉的联系,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与祖国的命运认同。我们只要读一读那篇“澳门在我心中”的获奖征文《解读澳门》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。没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之心是绝对写不出这种感人肺腑的美文来的。
       王国红已走进神圣而又可亲的文学殿堂,但他并非在此安闲地躺着,做着舒心的梦,而是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,在人生的旅途上,留下双双闪光的脚印,以求真求善求美之心,印出人生的丽歌和无悔的青春!(倪永宏)

作者简介:倪永宏 毕业于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。全国中语会课堂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全国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优秀研究员、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、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、汉字“书同文”研究会发起人之一。

摄影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