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| 人文摄影 | 景点风光 | 摄影师 | 新闻辑集 | 摄影教程 | 关于我们 | 摄影线路 | 摄影佳作 | 摄影花絮 | 行摄笔记

婺源傩舞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王国红发布时间:2019年12月11日 浏览:打印本文



















461986120.jpg

傩舞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,舞步简练古朴,面具夸张粗犷,是古典舞蹈和彩绘木雕相结合的民间文化生态艺术。婺源傩舞历史久远,早在远古时期,就有土著山民三苗族在婺源这片区域繁衍生息。尧、舜、禹时代,三苗族受到华夏族的多次征伐,逐渐衰落。夏王后期,三苗族中一支号称“越”的部族开始兴盛起来,因此这一带又属古山越族。古山越族“信鬼”,有近似傩舞的“舞犭回犭回”习俗。秦始皇统一岭南(前214年)后,旨在“驱鬼逐疫”的中原傩仪开始传入山越民间,与当地“舞犭回犭回”相结合,因此,婺源傩舞有山越朴素稚拙、粗犷雄劲的遗风。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傩舞,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。古时每逢打醮、新春都跳傩舞,祈福禳灾,既娱神又娱人。

 

由于婺源古誉书乡,逢人适事有上下九流之分,抬轿子吹喇叭,傩舞戏之类均属下九流之俗,不能登大雅之堂。故婺源傩舞在《婺源县志》等正史中少有记载。但明代初叶,婺源民间日记就有傩舞外出表演的信息。至清代中叶,婺源傩舞曾发展到“三十六傩班、七十二狮班”之壮。新中国成立前后,婺源傩舞还很活跃,在龙山、镇头、许村、秋口、江湾、段莘、沱川等乡镇都有分布。1953年,婺源傩舞晋京,参加“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”,获“古典艺术奖”。“文革”中,婺源傩舞遭受重创销声匿迹。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,遭受重创的婺源傩舞在长径村重新焕发活力。其《丞相操兵》等四个代表性节目入选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·江西卷》。在“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”上,婺源傩舞荣获金奖和优秀表演奖。2007年春节,事隔54年之后,婺源傩舞又晋京与北京市民共享新春欢乐。今年4月还出访新加坡。其众多节目和独特风格,深受国内外专家、学者青睐。


摄影作品